
文/卜钰玲
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幕,政府工作报告将“增进民生福祉”置于发展蓝图的核心位置,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,从社会保障到生育友好,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“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”的深情,在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勾勒出一幅温暖的民生画卷。
彰显政策温度,夯基垒台织密民生保障网。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两会民生政策始终以“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”为纲,在住房、医疗、教育等多领域织就温暖保障网。在城乡住建领域,“好房子”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“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”新规,优化采光通风提升居住品质,折射出从“数量供给”到“质量升级”的转变。在医疗卫生领域,国家卫健委设立“体重门诊”,以医学干预破解肥胖顽疾;财政部投入近9亿元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更新医用设备,90%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,让农民“病有所医”更“医有所保”。在教育公平领域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,提升县域高中质量,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”,让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誓言化作城乡同频的琅琅书声。
加大改革力度,破冰攻坚激活制度新动能。惟改革者进,惟创新者强。两会直面就业、养老、生育等深水区难题。破就业之冰,从代表疾呼“打破年龄桎梏,守护家庭顶梁柱”,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“加强灵活就业权益保障”,让年龄不再成为标签,让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“劳有所得,忧有所解”。解养老之困,从80后群体建言“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”,到政府铿锵回应“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20元”,不仅为广大城乡居民带来切实利益,也凸显出国家对养老保障的高度重视及在养老政策上的持续优化。疏生育之堵,从政协委员建议“男性陪产假不低于30天”,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发放育儿补贴”,从教育部推进“托幼一体化”探索,到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有机衔接,为年轻家庭卸下“不敢生”的心理重担,全方位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。
提升治理精度,绣花功夫绘就基层新图景。治国有常,利民为本。城市更新方面,政府工作报告以“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”破局,广州新中轴海珠片区等重点区域已启动首期项目,计划通过“拆旧建新+产业导入”重塑城市功能,满足人民群众从住房“有没有”到“好不好”的新期待。基层治理方面,面对“基层经费投入不足”的民生关切与“人工智能赋能基层”的代表建言,各地创新实践百花齐放:湖南推动“骑手参与治理”,让快递小哥化身“流动网格员”,以新就业群体激活社区治理末梢;上海推行“社区云”智能平台,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治理新格局。生态建设方面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”,浙江、广东试点“碳普惠”制度,通过“碳积分”兑换生态红利,真正实现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的价值循环。
人视水见形,视民知治不。从“住宅层高”到“体重门诊”,从“35岁门槛”到“AI治理”,两会以民生为尺,丈量发展高度;以民心为镜,映照改革深度,将“民生为大”的誓言,化作“万家灯火”的幸福实景。在这幅民生长卷中,每个个体都是执笔人,每个梦想都是点睛笔,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温暖篇章。
责编:陶妞
来源:岳塘新闻网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蔡蔡和大乔:返乡青年 逐梦“绿心”沃野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“小巨人”
岳塘区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”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“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”活动启动
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“世外桃源”
我爱湘潭我的家|岳塘区:欢天喜地闹元宵
下载APP
分享到